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

【基隆人文】 合併並非基隆的解答

【基隆人文】
合併並非基隆的解答(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林士清)

在地選民寧可選擇一位願意振興當地發展的行政首長,
不會迎合給宣稱把自家賣掉才能獲得救贖的過水政客。 
By 林士清

合併並非基隆的解答(林士清)


「基隆事長」羅智強日前發表「基隆習題的上中下策」,文中主張台北、基隆兩地合併,並言之鑿鑿地認為基隆若維持現狀,不選擇與其他地方合併,少了制度的助力,將繼續邊緣化的困境。但不免讓人質疑「台北看基隆」的優越,映證「中心與邊陲」的無奈。
筆者認為「羅事長」的相關論述不僅有待商榷,似乎也不太相信「雞籠人」有自身良善治理的能力,缺乏一種地方自治及住民自決下的基隆視野。從歷史發展、地理位置、生活形態來看,從日治時代的基隆郡早已自成一格,明明是北台灣的首要門戶,何必矮化為台北市的邊陲?
無論基隆要與台北或新北合併,或是北北基一起合併,消滅一個行政區域的法律上獨立人格,從台灣目前的政治生態下,是難度非常高的政治工程,區域合併還涉及國土、交通、教育、環保、戶政、財稅等複雜的行政問題。尤甚者,大台北行政區域重劃的議程設定,不可能由基隆單方主導或片面期待。在地選民寧可選擇一位願意振興當地發展的行政首長,不會迎合給宣稱把自家賣掉才能獲得救贖的過水政客。

強化交通最為迫切

文中針對「跨域治理」的解析缺乏立體感,跨域治理並非僅狹隘到區域對區域之間,而是各種領域相互交錯的治理模式。不管汐止是否隔在基隆、台北之間,兩個城市既然是獨立存在,便不會有「飛地」的難題,充其量是衛星地區與中心城市如何均衡發展。如同廊坊為河北的地級市,雖處於北京、天津中間當小媳婦,廊坊不會因為劃分到北京或天津,而改變作為衛星城市的定位,最佳策略就是做好自己。
基隆不管與那個地方合併,從來不是基隆發展面臨瓶頸的問題主因,不可倒因為果;更非處理城鄉差距的最佳解藥,切忌病急亂投醫。基隆與台北、新北之間最迫切的跨域治理,乃強化公共運輸的便捷性,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才是打通基隆任督二脈,擴大基隆在北台灣的腹地範圍。基隆應以「市港合一」的精神規劃港市建設、周邊商圈配置、港區及市區聯外交通道路拓寬等,並與國際接軌,而非淪為替台北作為貨物快速流通的港口。
感佩羅事長念茲在茲基隆的發展,拋磚引玉讓議題浮上檯面,更期待市民視現狀為「璞玉」,好好珍藏得來不易的基隆市。 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40709/35946671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