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

【基隆市政】【社論】基隆習題的上中下策(羅智強)

【基隆市政】

基隆的去向,似乎是最近新聞積極關注的目標,其實每當在選舉前夕,才會有大幅度對基隆的報導,不知基隆的鄉親們是否注意到?

對於基隆是否要跟其他地區合併,其實不該只丟出一個北基合併的大標題,而應該明確指出基隆要做出哪些建設,才來談要怎麼合併。

而在地生活的基隆人,在意的真的是合併這件事情嗎?還是大家在意的是公車班次夠不夠、市內的車流動線好不好、往高速公路的路上塞不塞、能不能不要轉車就到我們工作的地點?

基隆人!我們自己想要什麼就說出來!我們不能只靠出頭的政治人物來發聲,集結你的朋友,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,讓我們的基隆更好!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基隆習題的上中下策(羅智強)




更多專欄文章
對於基隆困境,筆者主張「基隆台北合併」,柯文哲說:「是哪個混蛋想出來的?」連勝文則說,合併雖是趨勢,但還是要詳細思考,重點是尊重民眾意願。
排除情緒性用語,我認為不論贊成反對,公共政策議題被討論都是好事。
基隆的問題,分作人與制度2個層面。市長有任期,選人是短線的解方,但制度是長遠的,合併看的是長線解方。二者未必互斥。我選擇關心制度問題。

引進首都管理資源

在合併議題上,被討論的可能性有5個:北北基合併、基隆台北合併、基隆新北合併、基隆維持現狀、基隆併金山瑞芳等六鄉鎮。
筆者不反對北北基合併,但就算北北基合併,我主張採二階段合併,就是北基先併,北北再併。
北北基合併討論了20、30年,仍原地踏步,利弊還待釐清,而且,台北與新北都是強勢直轄市,尚無合併急迫性。但基隆邊緣化嚴重,不能無限虛耗下去,先併有急迫性。
那要怎麼併?我認為,上策是基隆台北合併,中策基隆新北合併,維持現狀不併是下策。
基隆是海港,台北是內陸市,二者互補性,高於基隆新北合併。北基合併,基隆可進入首都圈,引進首都的管理團隊與資源,對台北來說,擁有海港的海洋想像,是雙贏局面。缺點是,中間跨了汐止,有跨域治理問題,但一則法律未禁跨域治理,且現在交通便捷,台北基隆只要20、30分鐘即可到達,遠比高雄市中心到美濃、六龜的距離短。這應不構成嚴重阻礙。
基隆新北合併,是解決基隆結構困境的中策。雖也有助解決基隆被邊緣化的處境,但基隆新北的互補性較基隆台北合併低,北基合併的綜效較高。但地域毗連的整合性,比北基合併好,沒有跨域治理問題。
下策是維持現狀,基隆不與任何地方合併。這意謂,坐視基隆的邊緣化處境繼續,有人把希望寄在新的市長,少了制度的助力,人的影響力有多大,是個問題。
至於基隆併金山瑞芳等6鄉鎮,以基隆目前陷入邊緣化處境,期待金山等地自願併入基隆,是緣木求魚,可行性令人存疑。 

合併北市支持度高

沒有一個政策是全利全弊、全正全反的,政策取擇,是利弊衡量的結果,應看方案在利弊相減後,正值最高者,就是相對較佳選擇。
事實上,北基合併主張不是筆者憑空設想的。2年前即有民調指出,有8成2的基隆人贊成與新北或台北市合併,在各種合併方案中,與台北合併的支持度遠高於其他的方案。這與筆者走訪地方請益得到的意見相仿。
拋出北基合併,不意外會引來批評,也是我希望的。至少,拋磚引玉讓議題浮上檯面,除了人的問題外,也讓大家思辨基隆習題,要如何在制度上尋解方。 
基隆台北合併讚發起人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